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前北漂男600万买房 父母卖房支持儿子买房

发表于2016-05-04

故事主人公:齐山

年龄:35

心得体会:北京人与非北京人之间,只差了一套房子

街道两旁坐落着一排排青灰色的瓦房,配着红红的大铁门,显得格外古朴,窗外一棵粗壮的歪脖大槐树的枝干快伸到2楼的窗内了,树上挂满了白白的槐花,散发出阵阵香气,“4月槐花香正浓,只缘身在北京城。”老齐忍不住吟诵起诗来,没错,他描绘的正是北京城琉璃厂的一处风景,这一天他刚刚花了600万元买下街边一处小区位于2楼的房子,窗外就是琉璃厂步行街——一个充满老北京文化底蕴的街区,住在这里的老人十有八九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,街边经常看到一群大爷聚在一起下象棋,来北京十几年了,一直穿梭在喧嚣的都市里,今天站在这条古朴的街道上,老齐不禁感慨道:次找到做北京人的感觉。

房价让人欢喜让人忧

老齐200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,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,其实这是他第二次在北京买房了,次是在2008年,买了北五环一套90平米的商住两居室,当时只花了85万元,时隔6年,这套房子已经快涨到400万了。房子的让他欢喜,也让他忧,为了2岁的女儿雯雯将来能上一个好点的,从去年开始就为买房奔波。北京的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海淀区、西城区,但是这两个区的房也像自己的那套房一样了,没有个几百万肯定拿不下来。

父母贡献房产,支持儿子购房

这可让老齐犯了难,虽然身居高位,年薪能到30万,以现在的存款也不够交首付的啊。房子的事情让他好几天睡不着觉。2015年10月,一个宁 静的周日下午,的父亲打来电话:“不行把我们的那套房子卖掉吧,我跟你妈回老家住就行了。”老齐的父亲退休前被派到北京工作过几年,当时考虑到儿子会来北京工作,就在北京全款买了一套房子,那时是1999年。现在父亲提出要把北京的这套房子卖了,老齐当时是不同意的,当年就是为了退休后能经常看儿子才来北京住的,现在就这么回去了,做儿子的是于心不忍啊。

父亲永远是儿子的父亲,在老齐表示反对后,父亲那边停顿了几秒钟没说话,之后电话那头父亲坚定的说:“这都是为了雯雯,我们愿意!”让老齐无言以对。之后他把父母的两居室以310万的价格挂到了网上,但是一直到今年1月份都鲜有人来看房,后来他把价格降到了305万,还是没有什么改观。年后的时候,全国多个城市房价出现,北京也加入了行列,来看老齐房子的人一下子变多了,房子挂牌价提到了320万,2月底的时候就以318的价格卖出去了。

看房、选房、快速拿下目标房源

在卖房的过程中,他也在为买房做准备,综合考察了西城、海淀的资源,老齐把购房范围缩小到西城区,后缩小到琉璃厂步行街的一个小区,相中了其中2套房子,一套是620万,一套是650万,两套房子差不多都是68平方米,老齐又有点犹豫了:620万的户型和楼层没有650万的好,但是650万的又有点贵差了30万。后来他仔细计算了一下,620万的房子可以自己装修改造一下,装修费根本用不了多少钱,加上中介小哥帮忙谈价,620万的房主把价格降到了600万,老齐当时撂下电话,就跑来签了合同、交了定金,以往的经验让他总结出一个真理:买房下决定要果断,否则好房子不会等人。

来京十几年,终于体会到做北京人的感觉

签完约已经是傍晚,夕阳洒在一家老店的牌坊的金字上,几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,远处有几位大爷在大槐树下下棋,不时传来争论声,街道上少了城市的喧哗,多了几分宁 静,而作为“前北漂”的老齐,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住在这样的街区,之所以叫“前北漂”,是因为虽然来北京后有父母的房子,但是自己仍然没有北京户口,直到买套房子的第4年,单位才帮忙解决了户口问题,才算真正摆脱了“北漂”的身份。说实话,这是他来北京后次真正体会到作北京人的感觉,以后女儿雯雯也将作为北京人在这里生活、成长,与那些北京孩子们一起,成为北京的一部分,北京人与非北京人之间只差了一套600万的房子,不对,是630万,因为还要算上中介费和税费。

这时,电话响了,是父亲打来的,老齐拿起电话:“房子已经买了,今天交的定金...


上一页|1|
/1页